目前,秋收已進入尾聲,多地正開展秋冬種。農業農村部宣布,秋糧增產已成定局,全年糧食產量將再創歷史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如何看待今年的糧食生產形勢?怎樣確保糧食持續穩產?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白皮書說,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克服自身經濟、社會等方面困難,實施一系列應對氣候變化戰略、措施和行動,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取得了積極成效。
近日,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穱@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工作要求,聚焦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對推進碳達峰工作作出總體部署。
據盒馬透露,盒馬位于北京最大的有機菜生產基地槐香農業已落地平谷區馬昌營鎮,70%的有機蔬菜會供往盒馬銷售,包括小白菜、油菜、菠菜等17種品類。據了解,該地正在建設國內首家有機種苗培育基地。
以色列創業公司BetterSeeds正在獲得由 Corteva Agrisscience 和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委員會研究所授權的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以幫助使農業成為更容易、更有利可圖和更安全的活動。該技術的開發者贏得了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窗外是萬畝良田,樓內擁有全國先進的分子育種儀器和設備,短時間可精挑細選出最具優秀性狀的種子,從而讓每一粒種子都能夠活力滿滿地投入到實際生產中去。10月,本市最大的種業科技科研樓、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標志性建筑——研發中心項目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包括高通量分子育種技術服務平臺等率先入駐,科研工作開始運轉。未來,研發中心可滿足園區企業、科研機構和種業行業對現代育種技術、檢驗檢測、成果交易轉化等方面服務需求。
10月15日,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在北京組織召開科技成果評價會,對北京市農業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北京京鵬環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工業大學聯合完成的“設施園藝集約化綠色生產關鍵技術裝備創新與應用”項目成果進行了評價。我所總工程師周增產博士做項目成果匯報、所長張棟出席評價會并致辭,項目組相關成員參加了會議,評價會由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秘書長王應寬主持。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天津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種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種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培育出一大批具有顯著競爭力的優質新品種,呈現出糧菜畜牧水產育種全面開花的良好態勢,取得累累碩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10月9日,在2021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創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表示,北京發展智慧農業,一個突出的問題是如何解決農村勞動力短缺。他建議,面向未來,北京可發展少人化和無人化農場,減少人工依賴。
世界之巔的珠峰,在高海拔裸露的流石灘上,雖因極寒、缺氧被視為“生命禁區”,但仍存在適應極端環境的生命。
10月12日,農業農村部與北京市簽署共同打造中國·平谷農業“中關村”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與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黨組書記、部長唐仁健座談。
從人民銀行延安市中心支行獲悉:國內首單蘋果“保險+期貨”收入險投保工作在黃陵縣全面完成。
9月30日,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在天津農機化技術試驗服務中心正式奠基動工。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天津市農業農村委、靜海區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天津智能農業研究院項目踐行了京津冀協同發展理念,將打造輻射全國的高端智能農業創新平臺。
白皮書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步。100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頑強拼搏,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斗,從“小康之家”到“小康社會”,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建設”到“全面建成”,小康目標不斷實現,小康夢想成為現實。
2021年9月25日上午,2021中關村論壇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行全體會議,5項涵蓋核心技術攻關、重大行業規范、重要科技創新指數的重大成果重磅發布,展現了北京高質量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階段性成果。5個重大科研成果分別為: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1、無液氦稀釋制冷機、《新一代人工智能倫理規范》、長壽命超導量子比特芯片突破500微秒大關、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1。
近日,農業農村部印發《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肥窃谵r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基礎上,將相關調控政策措施進一步具體化的操作性文件,填補了生產端逆周期精準調控的政策空白,為穩定生豬生產、保障市場供應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工具,對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智能農業機械現在在中國的農田里隨處可見。隨著人工智能與農業的深入融合,農業工作變得越來越智能和高效,而農業生產模式也變得更加有效。
農業農村部等6部門近日聯合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綠色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我國首部農業綠色發展專項規劃。
2021亞洲農業與食品產業博覽會于9月15日-17日在山東青島世界博覽城盛大啟幕。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農業機械研究所總工程師周增產博士及其團隊受邀參會。
9月17日,興東方科技公司與農機研究所現代農業創新中心開展“用奮斗精神為改革再添動力”交流共建活動。
9:00-18:00
010-82913004
掃描二維碼
關注微信公眾號